重逢岛 纪录片

分享



“这个世界也许越来越精准和严峻,但织染的世界并非如此。”                                                                         ——与那岭一子. 
1月5日、6日,冲绳县立博物馆的织染研究者与那岭一子女士来到北京,在Lens Gallery 和一起聊聊她对于冲绳织染的理解。
图片


常夏之国,工艺的岛




图片

©️Lens 视觉005,2016年.                                              


冲绳歌手嘉手苅林昌有首歌叫做《时代流传》,唱道:“从中国的时代到日本的时代, 又从日本的时代到美国的时代,冲绳真是瞬息万变啊。” 
在不同文明的相互激荡下,有些东西经受住了时代淘砺,被保留下来。与此同时,又由于冲绳很多传统的东西毁于战火,这让冲绳人对复原和保持传统怀有特殊情结。 
在冲绳,有16项传统工艺获得日本国家认定,这其中的13项为纺织品。“亚热带炎热而湿润的气候让冲绳遍布芭蕉,马蓝,车轮梅等等植物,这些植物构成了冲绳染织材料的基础,又因为历史上频繁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冲绳的染织技术应运而生”与那岭一子这样解释到。
从古琉球王国开始,冲绳的织染品就因为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色彩远销日本本土,并被作为进贡给皇室的工艺品。那时候,因为土壤和气候不适宜种稻米,冲绳以及周边小岛的老百姓只能以布抵税。
作为一个面积不大的岛屿,冲绳的织染种类繁多,而且材质和工艺各不一样,不光是冲绳本岛,各个小岛上也保有各自的织染文化,其中,有的织染技术广泛分布在冲绳全岛,像是芭蕉布,琉球絣,也有在特定区域发展起来的纺织品,像是久米岛绸,红型和知花花织等。有的染织技术以材料特殊而闻名,也有些是因为工艺技法复杂而被熟知。



图片



从上到下为:琉球絣.                                                      
久米岛绸                                                       
红型                                                       

知花花织                                                      

《以手抵心Lens Gallery                                                      



“我没有办法选出冲绳的哪种织染技术是我最喜欢的,它们每个都太不一样了,每一种都有各自难以被取代的魅力。” 与娜岭一子说道。 
大海,是许多冲绳手工艺品都在讲述的主题,在红型工匠城间容市看来:“从岸上望向大海,会发现无穷无尽的颜色变化。这里,也是人与大海之间产生交集的地方。我们的作品,讲述的便是海与陆相遇时发生的故事。”


图片


红型                                        

知念红型研究所                                        

《以手抵心Lens Gallery                                        


“芭蕉布,平良敏子”
由于从纺线,染色到设计,织制,织染品的全部工序都在岛上以手工完成,大家慢慢形成了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的风气。
直到今天,许多冲绳女性仍然维持着这种百年前的生活方式。在宫古岛和久米岛的公民馆里,很多织布妈妈聚在这里一起工作,如今织布的整个流程仍由一个工匠独立完成,但遇到困难或天气炎热的日子里,她们还是喜欢凑到馆里,“我们的算术都不好,设计起图案来很费劲。”一位织布的奶奶有点害羞地说,“但大家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一番,困难就很容易克服了......一起织布的伙伴,许多都成了一生的好朋友。”

图片    

©️Lens 视觉005,2016年                                                 


“她一直工作到101岁,去世的那天恰好是休息日,前一天她还在像往常一样工作”,与那岭一子回忆起芭蕉布制作大师“人间国宝”平良敏子。
我们在岛上见到平良敏子那一年,她93岁,虽然背弯了,身板仍然非常硬朗。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看当天的《琉球新报》,之后洗衣服,晾衣服,6点半跟着电视的体操节目做早操。吃完早饭后,浇花。7点,去村里的芭蕉布会馆,打开门窗,让伙伴和学徒们可以闻着清新的空气开始一天的工作。经过70多年的劳作,她的手有点变形,左手拇指因为经常拉线,指甲上形成了一条缝。她说自己总是怀着祝福的心情织布,“花那么多精神和时间织布,芭蕉布脱手时,会比自己女儿出嫁还难受。”

图片

©️Lens ,2014年                                                

芭蕉布取材天然,轻薄透气,是最受冲绳本土人喜欢的一种布料,它在冲绳各地都有生产,但因为工序繁复、费力耗时,所以芭蕉布的售价不菲。
芭蕉布的制作是从栽培丝芭蕉开始,采取其中的纤维,拆成线后水煮、捻搓、染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外,不是所有芭蕉树都适合抽丝,只有长到2米多高才适合抽丝。如果织一匹芭蕉布只用芭蕉茎的芯,大约需要100棵芭蕉,那么制作一件和服就需要大约200棵芭蕉树了。
一个技术熟练的织工,一年也只能织出供三件和服用的芭蕉布,如果再把芭蕉树的生长时间和原材料的加工时间都算上,那么花费在一件芭蕉布和服上的时间就是五到八年。这么算来,如今一件芭蕉布和服卖到上万美元的价格也就不足为奇了。匠人的手工艺及其凝结在芭蕉布和服上的精力是无价的.
“我曾经尝试在工作的博物馆院子里种下十棵芭蕉,自己栽种发现非常困难,我也学习过用芭蕉树纤维抽丝,费了很大力气才勉强做到,所以每当看到手工艺人们能抽出那么漂亮的丝都会感到不可思议。”与娜岭一子说道“我经常在想,第一个用蚕吐出的丝织布的人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是怎样发现蚕茧可以抽出丝来的呢?又是怎样想到用这么细的蚕丝纺成线再织成华美的布料的呢?手艺人真是了不起。”         
图片

芭蕉布                                             

《以手抵心Lens Gallery                                             

                                           
“它曾经是工艺品,希望它今后还是工艺品”
在冲绳,手工艺是从生活中而来又走回生活中去的,琉球絣上的纹样灵感多来自身边的事物,织布工人把布上的纹饰指给我们看:“三个凑在一起是圆,代表鸡蛋;一个长方形,代表猪食槽——因为冲绳几乎家家养猪;弯弯的形状代表指甲——过去的冲绳女孩也流行美甲;十字星,就是天上的星星......"这之外,还有鸟,劳作者的手臂等等超过600种纹饰物,把这些纹饰拼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冲绳生活图景。

                  图片                          

 ©️Lens 视觉005,2016年                                                       


冲绳的手工艺,仿佛和自然是一体的,并且长久地塑造和规范着人们的交往与生活。也许正因为如此,被誉为“日本民艺之父”的柳宗悦才会有如此评价“冲绳岛屿面积不大,但从美之国度的意义来讲,是个文化大岛”。

“冲绳人的审美是怎样的呢?”交流活动现场一位观众向与那岭一子问到,“就我个人而言,年轻的时候也很喜欢类似京都的西阵织那样精美的织染,但上了年纪以后,越来越喜欢冲绳的织染这样更加古朴,天然,虽然不是特别精美但很治愈的织染,感觉这样的织染品拿在手中,更加安心和温暖。”
图片

琉球絣                                                      

 以手抵心》Lens Gallery                                                      

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即使冲绳这样地理隔绝的地方,也很难不受外界的影响。如今,年轻人越来越追求时髦,快速的城市生活,即使那些成长在小岛上的人,也渴望到外边去,渴望过上一种更带劲的生活。
                                        “还有多少人在做久米岛绸啊?

                                “岛上只有100人在做染织,产量只有100卷布。

                                “每一款布织染都要超过半年,纹样各有不同,如果那么稀有,布料还是工艺品吗?可以看做是艺术品吗?

                                “过去,冲绳织染作为工艺品,大家会用它做衣服,现在我也希望它是工艺品,希望大家在生活里用起来。

                                                                                                                                       ——Lens和与那岭一子的对话

手工艺品的卓然不群,也得益于对传 统和手工艺的保护。1950 年日本制定实施 了“文化财保护法”,1955 年就开始对重 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艺术和手工艺 大师——“人间国宝”的认定。文化财保 持者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要做好传承。当今日本各地有很多民艺体验工房,比如冲绳就有红型、壶屋烧、首里织、漆器的体 验工房,可以现场制作,很多年轻人由此发现手工艺的心灵疗慰力。 
活动期间,与那岭一子总是在感叹“没想到中国会有这么多年轻人对传统工艺感兴趣啊,能见到这么多年轻人真好。”被问及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让古老的工艺被更多人看到,她说:“这次活动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将传统材料应用在日常会佩戴的饰品上,像是胸针,耳环,还有围巾,他们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其实冲绳的一些传统的织染技术在传承过程中因为战火也曾经历过中断,像是红型,但在美军驻扎期间,这项织染技术被用于美国人喜爱的圣诞贺卡而再次复活,所以我们也在积极研发一些周边产品,希望能更好的起到宣传作用。”
“时代不一样了,过去的纹样能满足年轻人的审美吗?”Lens向与那岭一子老师提问,“要改变的,但对于年轻的手艺人,很多传统的织染技术要差不多10年才能出徒,会有些人一味追求视觉上的创新,但在我看来,还是要好好了解传统再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比较好,不能只为了创新而创新,不然它的意义在哪里呢?”
由于时间关系,与娜岭一子在北京的行程只有匆匆两日,她对Lens说:北京比我想象的要温暖很多啊,希望下次来可以多呆些时间



图片






图片
Lens Gallery 是Lens于2013创办的空间品牌,曾命名为Lens Space,以公共教育和沙⻰为主,曾于上海洛克外滩源拥有临时空间,北京空间于2017年建成,由中国顶级建筑师华黎设计而成。自2017年至2019年,Lens Space 以公共展览为主,与中国,日本,欧洲的艺术家有⻓期合作,曾举办:“ 捷克电影周;伯格曼百年纪念影展; Jan Saudek: 摄影展;高源: 自在生⻓摄影展; 走来走去- 刘涛摄影展;赤木明登: 造物有灵且美;Serge Bloch: 线条疯了;⻛⻘窑:无名之辈”等国内外艺术家的展览。
2023年,Lens Space 更名为 Lens Gallery, 自此聚焦于东亚和北欧两个区域的艺术家,持续加强东亚(中国,日本,韩国) 和北欧(挪威,丹⻨,瑞典,芬兰)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观展预约


图片
画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东路1号创1958园区4-12
开展时间:周二 - 周日,11:00-18:00 (周一闭展)
咨询邮箱:gallery@lensmagazine.com.cn  
电话:+86 185 1127 9873